隋朝的都城:大兴城与洛阳城

隋朝的都城:大兴城与洛阳城

城内的纵横的大街将郭城分为108个坊,以中间的朱雀大街为中轴,两侧对称分布。朱雀大街东侧各坊统称为大兴县,西侧各坊统称为长安县。大兴城内设有两市,对称分布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向。东边的市称为“都会”,西侧的称为“利人”。这两市聚集着来自各地的奇珍特产,是大兴城内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区。

为解决皇宫的用水问题,高颎等人在建设时,还在大兴城内开掘了龙首、清明、永安三条水渠,引城外的浐水、交水和泬水入城。

宫城北面是郭城之北的大兴苑,这里既是皇帝的游猎区,也是宫城北部的防御地带。宫城的中部是宫殿区,皇帝的正衙大兴殿就在这个区域的南部,其东侧为东宫,西侧为掖庭宫。

皇城位于宫城之南,隔一条东西向的大街与宫城相望。这里分布着中央衙署及其附属机构。

公元605年三月丁未,隋炀帝迁都洛阳,命杨素、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月役丁200万人,迁徙洛州居民和各州富商大贾数万户充实新建的东京城。

据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可知,整个洛阳城面积约47平方公里。自隋炀帝迁都至此,该城先后被称做东京、东都、洛阳宫、神都、西京。隋唐洛阳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跨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前后沿用530多年。

外郭城平面接近方形,南宽北窄,周长27.5公里。城墙外有宽13米、深2.5米的护城河。外郭城内由纵横街道组成里坊区,形成棋盘式格局。

坊内往往居住达官贵族。当时城内的工商业区为“三市”,即北市、南市、西市,市内店肆林立,商贾云集。

皇城和宫城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至高之处,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皇城东西较长,南北较窄,呈长方形。皇城内主要设有中央官署及驻军,另设有太庙、仓储。

宫城名为紫微城,东西2100米,南北1840—2160米,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6倍,比唐大明宫多出100万平方米,乃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宫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