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之战清朝惨胜,但对如今的中国来说,却是赚麻了的战争!

大小金川之战清朝惨胜,但对如今的中国来说,却是赚麻了的战争!

第一次金川战役又称“大金川之战”,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川地区土司间的斗争。

最初这场斗争,并未引起乾隆的重视,尽管地方官员在发现大小金川吐司间出现冲突后第一时间便上报给朝廷,但是乾隆皇帝并不打算被卷入其中,而是采取放任他们自行消释,不必问罪。

——毋庸置疑,这就让金川地区的地方官员开始肆无忌惮地借着战争获取丰厚军饷,或是创造政绩来升官,甚至到唯恐天下不乱的地步。

但等到乾隆发现大金川攻占了鲁密、章谷后,这才反应过来开始发兵进剿大金川,第一次金川战役就此打响。

第一次金川战役从乾隆十二年一直持续到乾隆十四年,这场战役乾隆点后调集八万余兵力,耗费了千余万两银子,最后仅是以数十轻骑深入土司官寨,受金川土司莎罗奔的顶礼叩拜而和平解决。

但在战役早期,大金川和清朝的兵力是悬殊的,大金川只有三千人,而清兵则有六万多人,这一悬殊差距让乾隆帝雄心勃勃,认为这场战役很快就能结束......

二、乾隆的失误

但事实并不像乾隆想象的那般简单,大金川兵力虽寡,但也有许多优势。

其一,是金川地区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气候条件恶劣;其二,是金川藏民团结一致,凝聚力强大,可以算是人人皆兵;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大金川战碉林立,更大大增加了金川地区的攻打难度。

加上清兵对战碉没有明确的认识,缺乏对局势科学的分析和双方优劣的真正对比,于是在战役中几经受阻,进攻计划一度完全破产。

期间莎罗奔曾向乾隆求和,但乾隆过分信任将领张广泗,竟拒绝莎罗奔的求和,这是乾隆犯下的第一个决策失误。

乾隆十三年,乾隆再次增添兵力,启用岳钟琪,岳钟琪常年在川西地区任职,在土司中颇具威信,这本该是个明智的举措,能大大加速战争的结束。

但同时,乾隆却还让文官讷亲为经略,这是乾隆帝第二个失误——要知道,讷亲此人并无带兵经验,又是勋戚后裔,骄躁严重,使得其在金川战役中屡战屡败。

而在讷亲任经略期间,还提出以碉逼碉,以卡逼卡的战术,这个战术很快就被否决,否决后清军上下更是一筹莫展,而讷亲却开始和张广泗互相推诿起来,这让乾隆倍感失望。

此时,金川战役已经进行两年,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都耗费巨大,这让乾隆难以接受。后来乾隆又任傅恒为经略,期望能一改当前的局势,获取战争的胜利。

但局势难以扭转,乾隆帝只能下诏撤兵,接受莎罗奔的投降。

被乾隆帝称为“十全武功”的第一次金川战役就这样草草收场,这场战役耗费大量资源,最终只是接受了一个名义上的投降,并未重创大金川,这让大金川更加嚣张起来。

而其他小土司也更加慑服大金川的势力,大金川开始变得有恃无恐起来......

三、惨胜的同时,也赚麻了

乾隆三十六年,金川及其周围地区土司混战愈演愈烈,对地区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于是乾隆派兵开始第二次金川战役。

第二次金川战役,乾隆吸取了第一次金川战役的教训,对战争作出充分的准备,且制定了“先取小金川,再打大金川”的正确战略。

此外,乾隆还组建起一支精锐的攻碉部队,并将第一次金川战役中的俘虏和一些重金收买的百姓充实到其中。在温福的带领下,一举拿下小金川。

但好景不长,温福被胜利的果实冲昏头脑,不顾乾隆的劝诫,于是被大小金川兵偷袭,损失惨重,小金川得而复失。

——乾隆紧急作出战略调整,任阿桂为将领,并将精锐营派往战场,最终叛军投降,第二次金川战役就此结束。

回顾大小金川两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取胜还是非常艰难的。那既然打的这么累,清政府为何一定要将金川地区平定下来呢?

——这与“安内攘外”有很必然的联系。

首先,乾隆做为一位本分的“守城之主”,他对先王开辟的疆土十分珍惜,不允许清朝的版图在自己手上有任何程度的削减。

而金川地区位于政治敏感区,若不能平定金川地区的骚乱,必然会引起四川地区的动荡,为了国家安定,消除动乱隐患,金川战役的发起是必然的。

自此时开始,西南边陲算是开始由清朝直接管辖,此前一直属于土司自治,统治存在割裂严重现象。显然这对如今的中国来说,是赚麻了的战争!要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潜伏隐患存在。

——而这也是最重要的历史价值。

其次,乾隆也算继承了康熙夙愿,对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一直保有相当程度的警惕,若放任金川地区动乱不管,很有可能使金川地区与西方殖民者勾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故大小金川战役的胜利,对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社会安定、抵御外敌有着很大的意义。

此外,金川战役中几万人对几千人也只能艰难取胜的怪象也暴露出清政府政治方面的极大弊端,如官员相互倾轧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士兵战斗力不足等问题,这也给统治者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金川战役中,清政府意识到一种新的作战方法——即战碉的作用。在后来的多次战役中,清军都使用这种作战方式。

同时也将金川地区这一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直接掌控,清政府对该地区稳定的维护也确保了进藏道路的通畅,从而间接控制青海、甘肃等边远地区。

当然,清军也得到了一支英勇善战的金川藏族屯兵,这支队伍在后来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保卫祖国安全作出了许多贡献。

显然从上文不难看出,大小金川虽是惨胜,却是意义非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