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化在很多文豪的诗歌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可见缠足受到了文人的推崇。比如,上文提到的苏轼《菩萨蛮》词中有"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以及辛弃疾《菩萨蛮》有:"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这是因为缠足要求女子在幼儿时期就得开始用布缠紧双足,使得双足的形状变小,走路也只能依靠脚跟缓慢行走。有一种拘谨的步态,让女子有一种弱不禁风的体态,满足了封建士大夫的优越感。
2,束腰
欧洲中世纪文化对于女性腰身的审美是"腰细而美",而这样的审美背后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束腰"文化。束腰的文化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原本是法国的约瑟芬女王偷情怀孕了,为了掩盖女子怀孕才将腰部缠紧,可是这样的方式无意间脱高了女性的胸部,和当时盛行的低胸衣莫名很搭配,于是开始风靡。文艺复兴运动后,受欧洲存在已久的贵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中世纪的宫廷习惯,也开始自上而下的被推行,历时五个世纪之久。
这种文化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找到迹象,可见束腰也受到了文人的推崇。比如,在《乱世佳人》中女主角斯嘉丽就曾为了把腰束的细一些,拼命忍着剧痛让女仆继续给自己束腰;以及上文提到的《加勒比海盗》中,女主角因为胸衣过紧晕倒掉入海中被野性迷人的杰克英雄救美的经典桥段。这是因为束腰要求女子长期穿着木板条、鲸骨和皮革束腰所制作的紧身胸衣,使得女性的腰部形状变小。为的是突出女性的细腰身形、挺拔的姿态,满足了贵族男性的好色之心。
中国古代与西方中世纪审美的相似之处
而缠足和束腰的形成原因,归根究底是因为在中西方社会的早期,男权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生活的群体,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女性才开始追求自己形体上的外在美。而从这两种方式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与西方中世纪审美的相似之处。
1,中国古代"缠足"的陋习,符合中国"阴柔"的女性审美
在中国古代的审美中,女性之美在于"阴柔之美",而缠足而得的小脚就是阴柔美的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女性之美是柔的,比如:娇小的身材,柔弱的体态,柔和的身体曲线,常见的樱桃小口,瓜子小脸,杨柳细腰等等都是女性美的特征。而女性的"脚"也不例外。上文已经提到,缠足之风起源于宋代,但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女性双足纤小为美的审美观念,比如东汉的《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讲的就是纤细的女足步伐轻盈之美。
缠足诞生后,之所以迅速风靡也和当时社会的审美有关。在女性缠足的时代,统治阶级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很多的诗句赞美女性双足娇小的诗文,比如"一弯软玉凌波小,两瓣红莲落步轻"。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畸形的社会下,小脚是女性之美的必要条件,比如,方绚的《香莲品藻》中,就有"丑妇幸足小邀旁人誉"的话语,在当时只要有一双小脚,有可以算是美人。如果一个女子面容姣好,但是却有一双大脚,就会被称为"半截美人"。可见当时社会下对女性的畸形审美。
2,欧洲中世纪"束腰"的陋习,符合西方"健康"的女性审美
在中世纪的欧洲,虽然以教会的宗教文化为主,但是欧洲还有典型的贵族文化。所以,中世纪兴盛的束腰为女人提供了"第二种骨架",能够帮助她们打造符合时代要求与身份地位的体态。这种在中世纪束腰宫廷、贵族间盛行的举措,在文艺复兴时期被从上而下的继承下来。可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流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也延伸了一些表现人体之美的艺术品,这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对男性和女性"健康"的身材的审美。
而欧洲中世纪"束腰"的陋习,就很符合"健康"的女性审美。因为,在中西方的文化中,细腰的女性雌性激素很高,而雌性激素高是健康的表现,意味着生育能力强,生育能力强在传统的意识中被视为是女性健康的表现。于是,人们才开始对"束腰"有一种痴狂的态度,有的妇女甚至因此死亡 。可见当时社会下对女性的畸形审美。
我们可以从"缠足"和"束腰"文化中,看到中西方文化中审美的一些相似处。其一,在中西方文化中审美观念的风靡离不开男性的审美态度,是男性对于女性身体的偏执审美,才导致了中西方"缠足"和"束腰"的产生。其二,是中西方都存在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在上文提到的男性畸形审美下,女性才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态度,开始对自己身体狠下"毒手"。
中国古代与西方中世纪审美的不同之处
虽然,缠足和束腰,在方法和形式上,都是通过改变女性的身体形态,来满足以男性审美为主导的社会审美。但是,以缠足和束腰为代表的中西方审美,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1,中国女性以"娇小为美"
由于中西方人种的不同,中国人的体型相对于西方人的体型要娇小一些,所以中国女性以"身材娇小为美"。所以,在古代的诗歌《本事诗·事感》中,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写的是舞女的身材和样貌,樱桃般的小口和杨柳般细软的小腰;唐代武平一的《杂曲歌辞·妾薄命》中,有:"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写的也是女子的细腰柔媚之态;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中有:"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写的是女子以细腰得宠,以细眉为美。在这样的审美态度下,女子的双足如果是硕大无比的,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的。所以,缠足之风才会在中国风靡。
2,西方女性以"丰满为美"
而西方女性在身型上是不如中国女性娇小的,加上人种的加持,也导致西方女性的身材偏丰满,所以西方女性以"丰满为美"。还有,在欧洲的中世纪和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女性的服饰多是延续自宫廷的服饰,而宫廷的服饰是华丽的复古低胸装为主,这些宫廷服饰多以低胸翘臀的撑箍裙等华丽服饰为主。
这样的服饰很能展现西方女性丰满的身材。比如,低胸翘臀的撑箍裙可以展示女性胸部 与臀部的丰满,而上文已经提到,束腰也是为了在视觉上提高胸、腰、臀的曲线冲击美。在撑箍裙的加持下,更能展现女性身材的曲线——丰乳肥臀。可见,虽然西方女子束腰是为了让腰部更纤细,但是目的却是为了展示健康的身材之美,背后的审美目的与中国完全不同。
缠足与束腰,是畸形的精神需求
中国的缠足和西方的束腰,都是建立在对女性身体的摧毁下,使女性的身体形态发生改变,再加上服饰的装饰,达到视觉上的审美冲击。可是,人对服饰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性的生理需求,比如天冷加衣,天热减衣;一种是心理性的精神需求,比如追求华美的衣裳,来表现人的形体、气质之美。
1,缠足与束腰,不是人的生理物质需求
首先,缠足和束腰则是违背人的生理需求,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达到审美追求的装饰手段。因为,在缠足时,人需要忍受来自布料对脚骨的强制性的压力,最后骨骼断裂才会形成所谓的"三寸金莲";在束腰是,人需要忍受来自各种坚硬的材料对胸腔、腹部的压力,最后改变内脏的位置,甚至出现肋骨骨折才会形成所谓的"小蛮腰"。
在缠足和束腰的过程中,人是感受不到任何舒适的享受之感的,反而要经历生理上的巨大折磨,可见缠足与束腰不是人的生理物质需求。只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因为男权主导社会,女性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而对自己身体的摧残,是一种畸形的审美表现。
2,缠足与束腰,有作为畸形精神需求的作用
(1)社会地位表征
其次,缠足与束腰有作为畸形精神需求的作用,代表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上文中已经解释过,人在缠足和束腰时,身体会遭受巨大的疼痛,两者都不是出于对人体的舒适度为出发点的,只是女性为了迎合男性的畸形审美才忍受这样的痛苦的,目的是在男权社会下,依附男性的权力和地位,获得权力和地位,有对男性表示自己身为女性的魅力之嫌疑。而缠足和束腰这样的行为,本质是满足男性畸形精神需求的作用 。
比如,缠足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是起源于宫廷之中,后来才延伸到一般贵族以及平常百姓中。只有豪门贵胄的女性,才拥有缠足的条件,因为缠足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甚至需要人搀扶着才能行走。如果是需要长期劳动的女性,一旦缠足就会丧失劳动力,这才寻常人家是做不到的,平常男性也没用足够的经济条件让自己的内眷缠足。只有贵族男性经济富庶,才能奉养缠足后的女性。所以,缠足这样的活动,是建立在畸形的精神需求下的,代表着女性的社会地位。
再有,西方女性的束腰,也是起源于宫廷。比如,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王妃 的嫁妆中就有铁质的紧身胸衣。到了 17、18世纪,因为文艺复兴中世纪宫廷的束腰习俗才传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普通的女性为了效仿贵族的文化,才开始束腰。所以,"束腰"也是西方女性身份低位的象征。
(2)畸形审美的作用
而以缠足和束腰为代表的畸形审美需求,在历史上是男性权利的象征。像缠足和束腰这样通过改变人体形态来获得异性欣赏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纹身、耳洞、鼻洞等等,都是在改变身体来追求更多的美丽。因为,在早期的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美丽代表着男性的权利和地位,中国古代的皇帝又三宫六院,普通的贵族也是妻妾成群。女性不仅是男性的附属品,也是男性身份地位下的战利品。古话讲"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男性审美影响女性身材的最好例子之一。随着人类进入妇女解放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这种畸形的审美也失去了作用。
结语
所以,中西方文化中的"缠足"和"束腰",虽然分别形成于中国的宋朝和欧洲的中世纪,但是背后都是中西方男权社会下,对于女性身体进行摧残的陋习,是女性身份低微的表现。将二者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审美观念上的同与异:中国古代"缠足"的陋习,符合中国"阴柔"的女性审美;欧洲中世纪"束腰"的陋习,符合西方"健康"的女性审美。二者背后不是必要的物质精神需求,而是畸形精神需求,是女性依附于男性身份地位的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