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為李德林的其他人物,請見「李德林」。
關於名為李公輔的其他人物,請見「李公輔」。
李德林(532年—592年),字公輔,博陵安平人。
生平[編輯]
德林年幼聰敏,十五歲能誦五經。長大後,對家人孝順,善寫文章,辭覈而理暢。北齊天保年間舉秀才。魏收很看重他。
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曾參與國史修撰,編成《齊史》二十七卷。周武帝滅北齊,「入鄴之日」,專門遣人到李德林家「宣旨慰喻」,稱「平齊之利,唯在於爾」[1]。周武帝在雲陽宮用鮮卑語對大臣說:「我常日唯聞李德林名,及見其與齊朝作詔書移檄,我正謂其是天上人。豈言今日得其驅使,復為我作文書,極為大異。」
入隋後,官至內史令,封安平公,奉詔續修《齊史》,開皇十二年(592年),全書未成而卒[2],享年六十一。
家族[編輯]
祖父李壽,官湖州戶曹從事。父親李敬族,官拜鎮遠將軍。
其子李百藥續成《北齊書》。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北史·卷072》,出自李延壽《北史》
《隋書·卷42》,出自魏徵《隋書》
參考資料[編輯]
^ 《隋書》卷42《李德林傳》
^ 《困學紀聞》卷10引鄭毅夫論《中說》謂:「李德林卒於開皇十二年」
《隋書·李德林傳》
權威控制資料庫 國際
VIAF
WorldCat
各地
德國
人物
CBDB
SHL